返回

哈哈哈,大明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 7章 终于成了人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见不到皇帝,送上的折子日复一日的堆积。

    皇帝都不管,传递这个态度,那下面的官员还能有好?

    现在皇帝每晚都喝酒,每次喝酒必醉,醉了以后必然有火。

    每次发火,只要内侍说的不对,立马杖毙!

    而且万历帝朱翊钧还认为少一员官就少一份俸禄。

    王秀才认为自己没考中举人就是因为皇帝不想增添官员的缘故。

    (ps:《横云山人史稿,叶向高传》:陛下惜区区禄秩,不顾祖宗金瓯。)

    王秀才终于把心中的郁闷发泄完毕。

    见余令“一脸茫然”他自嘲的笑了笑,跟孩子说这些做什么?

    这不是对牛弹琴么?

    可这话他也只能给孩子说,出去说,说不定就是祸患。

    可他哪里知道,这些余令不但听懂了,还听的津津有味。

    这可比故事有趣多了!

    “小子,话说回来,上头都如此,你觉得下面还有多好,衙门知道你要求人办事,他们不吃饱,会给你办?”

    余令呆住了,他知道衙门会不好说话。

    但没有想到会不好说话这个地步,把他们喂饱,那得多少钱?

    “那和我还不起这五个铜板有什么关系?”

    王秀才拿着戒尺敲了敲余令的头,得意道:

    “我是正儿八经的秀才,你的户籍是在下给你作保。

    我的作保,就比其他人好使,衙役就会卖我一个好。

    余员外也不用花太多的钱,你小子明白了吧!

    自此以后,你由一个乞儿,贱民,成了一个正儿八经的大明百姓,提籍等于再造之恩你说你还得起?”

    余令明白了始末,站直了身子,朝着王秀才郑重一礼:

    “先生之恩,余令无以回报,今后用的着的,先生只管开口!”

    王秀才笑了,他觉得这个小子顺眼多了。

    下课了,王秀才走了,连作业都没有。

    余令找来了随处可见的黄土疙瘩搓成了面粉状,做了两个简易的沙盘。

    余令和闷闷,一大一小,两个人坐在屋檐下练字。

    望着爱笑多过爱说话的闷闷,余令不免有些心疼。

    这种情况不是说孩子智商有问题,而是有点自闭的倾向。

    大门开了,余员外回来了。

    望着两个练字的小人,余员外略显疲惫的脸露出了满意的笑容。

    他朝着余令挥了挥手,余令飞快的跑了过去。

    “户籍搞好了,这是户贴,听着啊,我在衙门登记的时候写的你是五岁,原籍是西安府长安县人。”

    “余伯,我应该六岁,你也可以把我写大一点的。”

    “差不多,你太瘦了,也太矮了,要不是觉得不好,我甚至想写成你和闷闷一样大呢,无妨,两年后还得再写一次!”

    余员外咽了咽唾沫继续道:

    “记住啊,今后有人问起,你我为叔侄,你是我族兄弟的儿子,逃难而来,记住了没?”

    “记住了!”

    “重复一次!”

    “我叫余令,今年五岁,西安府长安县人,余粮是我大伯,余闷闷是我妹妹,我是逃难而来的……”

    “对!”

    余员外从孩子变成大人后就成了军户。

    然后去打仗,受伤了之后就回来了,他的这一生几乎没有跟孩子相处过。

    闷闷虽然是他的女儿,但话很少,人也很小。

    因此,在遇到余令后,面对聪明的余令他本能的认为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。

    再加上这中间是兄弟牵线搭桥。

    他又本能的认为兄弟一定特意把最聪明的挑给自己的,把自己的事情放在心上。

    所以他才选择了余令。

    种种原因恰好凑在了一起,所以,他根本就不觉得余令不像是一个孩子该有的模样。

    而是觉得就该如此。

    这一定是自己的兄弟谭百户特意挑出来的,聪明是应该的,不聪明才是大问题呢!

    今后的茶水钱呢!

    余令望着户帖,轻声道:“其实关系这一栏,你可以写成父与子的……”

    “啥?”

    “没啥。”

    余员外笑了,像极了那庙里的弥勒佛。


第 7章 终于成了人(2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